超声波清洗机 全自动清洗机 超声波清洗设备

五周刊|看乡村“治水”的济宁成绩单

文章出处:小九NBA直播在线观看高清    人气:909    发表时间:2024-08-05 09:22:41

  初秋时节,任城区长沟镇西营村的人工湿地内,菖蒲、美人蕉等湿地植物随风轻轻摆动,生活垃圾污水经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再次净化。8月10日,村民张大爷从村里的污水处理站旁经过,看着昔日的污水沟如今绿意盎然,他忍不住站在日头下多看了几眼,虽然被晒得流汗不止,但心里却生出清凉之意。

  改善农村水环境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直接关系着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关系到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截至2022年底,我市新建污水处理站739座,收集池1782座,管网、暗渠1.01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9万吨/天,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达到70%,完成了目前已认定的97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并实施动态清零。我市在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现在的池塘环境好太多了,水清岸绿,以前这就是个臭水坑,村民都绕着走。”在邹城市石墙镇西故前村,水塘管护员薄其臣站在水塘旁笑着说,他家离水塘很近,他时不时就来水塘边转转,看看水面上有没有漂浮垃圾,岸坡上有没有杂草。据西故前村支部书记周康介绍,水塘位于村庄大路以北,过去是一片废弃坑塘。2020年以前,由于坑塘地势低,村里的生活垃圾污水自然汇流到这里,形成臭水坑。“坑塘的补充水源仅靠天然降水,水体自净自愈能力差,且坑塘岸坡、土质疏松,导致水体非常浑浊。”周康说。2020年,西故前村坑塘因水质较差,被上级部门认定为黑臭水体。

  治污要从“头”开始。2021年,结合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西故前村开始对村内的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据邹城市水务局供排水科科长王广海介绍,西故前村通过铺设污水管网,建设集中收集池,将生活垃圾污水统一收集拉运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同时,对坑塘及周边的淤泥、垃圾和杂草进行了全面清理。“考虑到坑塘水体不流动、自净能力差,在对坑塘进行改造时预留了出水口,铺设管道与排水沟渠相连通,汛期水多时放水,旱季水少时,则可通过坑塘不远处的灌溉井补充水源,增强了水体流动和自净能力。”

  如今,西故前村治理后的坑塘景观与旁边的村广场、休息长廊、青石围栏相互映衬,岸坡铺上了植草砖进行生态护坡,池塘中有生态浮岛和太阳能增氧曝气机,水中投放有鱼苗,站在岸边驻足,偶尔还能看到小水鸭从生态浮岛中游出。“两只小水鸭生了两窝崽,它们把这里当成家了,时常能看到它们出来觅食。”薄其臣说。

  在鱼台县王鲁镇张庙村,治理后的坑塘同样焕发着生机。只见坑塘一侧的垂柳在微风中摇曳,跨过水面的木栈道与岸边连绵成片的水生植物相映成趣,岸边的小道硬化后铺上了花砖。“以前这里是个废弃的坑塘,杂草丛生,很少有人来这边,现在大家都喜欢晚饭后来这里散步。”村民李爱花正在坑塘边自家的小菜园里干活,她对这处坑塘的变化深有感触。记者了解到,2020年底,张庙村污水处理站建成,随后该村对村内的两处坑塘进行了全面治理。“坑塘周边都进行了绿化美化,塘里还养了鱼,各级管护责任人定期前来巡查,监测水质,整个村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鱼台县水务局农村黑臭水体工作负责人胡腾飞说。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成分复杂,且空间分布较分散,这给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造成了一定难度。但农村耕地、园地、池塘等较多的特点也为水资源再利用提供了广阔场景。从“污水靠蒸发”到“清水绕人家”,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是如何实现资源化利用的?

  “怎么再利用,关键在于污水处理工艺。”在金乡县卜集镇殷李村污水处理站,该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选征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全过程。“生活垃圾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后进入预处理单元(格栅池及沉砂池),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随后,采用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一体化处理设备经过缺氧段、好氧段生化处理,经沉淀后上清液经过消毒后排放至后端生态塘。”胡选征说,符合排放标准的尾水排入坑塘做生态补水,通过水生植物继续稳定出水水质,在坑塘末端建设提水泵站,用于灌溉附近大棚香瓜。“殷李村的污水处理站辐射周边5个行政村,年收集处理污水约1.5万吨,而附近香瓜种植年需水量约1.8万吨,可实现污水全部资源化利用。”殷李村支部书记岳增洋告诉记者,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大棚种植灌溉,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3万元左右,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降低了设施运维成本。

  这是金乡县创新提出的以污水资源化利用盘活村级污水处理站运行的新思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生态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胡选征说。在金乡县马庙镇杨官庄村,该村针对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黑臭水体,采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等方式对整村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结合坑塘治理打造了高低塘,深水区养鱼、浅水区种藕,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约2.8万元。

  “现在我们也像城里一样,有了污水处理站,坑塘里的水变清了,生活环境也变好了。”8月8日傍晚,在金乡县羊山镇徐楼村,75岁的杨瑞英正端着一碗面条坐在治理干净的坑塘边,一边吃晚饭,一边和老姐妹聊着天,她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天天都有人来打扫卫生,原来的垃圾堆变成了公园,看着就舒服。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徐楼村实施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一体化治理项目完成后,村内原有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问题得到彻底治理,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治理项目采用“污水处理站+氧化塘”模式,将氧化塘用于灌溉种植大棚,污水处理站产生的中水为生态坑塘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保障。该村坑塘每年产生的集体经济收益可达6万元,有效补贴了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费用。

  目前,我市有739座建成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站,975处治理完成的农村黑臭水体,这些分散的点位如何管控?监控信息如何实现实时预警?我市做了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手段破解治水护水难题。

  据市城乡水务局供排水科负责人李宁介绍,我市建立了“1+11+N”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即1个市级平台+11个县级平台+N个农村生活垃圾污水设施远程控制系统,实现设施远程监控、指标监测、实时预警、数据分析、政府监管等功能。组建了200人的运维团队,每周对污水处理终端及管网进行巡查,每季度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合格,有效解决了重建轻管、建管分离、建而不用、用而不修等问题。目前,我市建成投入使用的739座污水处理站已全部接入平台。

  同时,我市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信息化长效监管,建立健全县级负责、镇级实施、村民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提档升级搭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智慧监管平台,创新二维码线上监管,明确市、县、镇、村四级管护责任,实现“巡查、反馈、整改”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目前,我市共落实市级管护人员10名,县级管护人员64名,镇级管护人员401名,村级管护人员934名。

  “我市当前对县、镇、村三级设定了每月的巡查任务频次,可清晰掌握各级巡查任务是否按期完成,市级根据统计反馈情况每月开展现场检查。”市城乡水务局农村黑臭水体专班负责人戚春燕告诉记者,各级管护人员及群众均可通过扫描黑臭水体公示牌上的管护二维码,查看黑臭水体基本信息、治理情况、管护责任等详细信息。点击水体环境巡查,可以实时上报巡查结果,通过上传现场照片来记录巡查效果,对水体颜色、气味、岸边及水面感观等实时记录,一并登记巡查人员信息及定位。巡查结果一旦有异常上报,系统将自动向指定管理人员推送提醒通知,实现“发现问题实时传录、录入问题立即反馈、反馈问题立行立改”的信息化、快捷化模式。此外,各级巡查未按设定的巡查频次完成巡查任务时,在时间节点前两日进行提醒,从而保证巡查全覆盖,治理成果得到长效保持,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得好、管得住、长久清。

  对于我市东部山区村庄来说,村内地势不均,且没有合适建设站池土地的情况下,铺设管网的难度较大,在农户周边无管网覆盖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实现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呢?

  8月3日,记者走进泗水县中册镇鹅湾村,只见整个村子依山而建,地势北高南低,开挖道路、铺设管网收集生活垃圾污水的模式并不适用。“结合山区村庄实际情况,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决定使用生态净化槽处理生活污水。”山东公用水污染治理有限公司泗水分公司副经理李振和记者说,村里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小块自留地,用于种菜种花,在自留地里安装生态净化槽可对污水进行就地处理,无需破路及铺设管道。

  据了解,生态净化槽通过滤料层(火山石、鹅卵石、砾石、砂层)对污水进行物理过滤、沉淀,吸附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悬浮物,后在其上层种植植被层(菖蒲、莎草、灯芯草、茭草等)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对污水中氮、磷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有明显的吸收和降解作用,最终达到处理效果,处理后排放的清水可直接回用至菜园、花园的土地浇灌。

  李振表示,在建设生态净化槽之前,部分生活垃圾污水直接进入菜园花园,还有一部分随意泼洒,尤其到了夏季,不免会产生异味。建设后,生活垃圾污水不再随意排放,处理后还可以用来浇灌菜地和花园。同时,生态净化槽模式具备运营维护简便、费用低的特点,除定期检查维护外,一般每半年对滤料层进行一次清洗,每三年更换一次滤料,清洗后的废水拉运至附近的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推广实用性。其中,鹅湾村仅投入25万元,建成115个生态滤池,有效解决了全村约600人的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问题。


相关文章